悦丽时尚网® 中国女性时尚门户

登录
注册

首页 时装 美容 美体 尚品 婚嫁 明星 腕表 珠宝 人物 产业 资讯 单品 秀场 潮流 购物 护肤 彩妆 美发 品牌

悦丽时尚网 明星穿搭 精品腕表 奢华珠宝 时尚人物 产业观察 时尚资讯 热门单品 T台秀场 潮流趋势 购物信息

悦丽时尚网 > 时装 > 产业观察 >

观察丨文化产业的并购成为资本市场一道沸腾的盛宴(2)

时间:2014-04-17    来源:悦丽时尚网    统计中...        分享到:

2013年8月,远东股份发布公告称,本次交易拟收购资产的预估值为24.94亿元,公司拟以5.28元/股的发行价格发行4.72亿股。其中“华夏视觉”资产包括华盖创意(创意类素材提供商)、视觉中国社区shijue.me(创意众包服务提供商);汉华易美资产则包括CFP汉华易美(编辑类素材提供商)、东星娱乐(数字娱乐咨询图片网站),由此互联网文化创意企业(视觉中国集团)实现借壳上市。


而另一起估值较高的收购为关联交易,即上市公司顺鑫农业将旗下从事文化产业的顺鑫明珠转让给顺鑫集团,由顺鑫集团出资349.88万元收购顺鑫农业持有北京顺鑫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鑫明珠”)6.4%的股权。股权转让完毕后,顺鑫集团持有顺鑫明珠100%股权,而顺鑫农业也专注公司“大农业”的发展战略,主营业务为白酒和肉食品加工业务。


估值较低的则为华闻传媒的一揽子收购,包括陕西黄马甲49.375%股份、华商传媒38.75%股权、辽宁盈丰传媒15%股权、华商卓越文化20%股权、华商广告20%股权、重庆华博传媒15%股权、吉林华商传媒15%股权,收购总额高达24.5亿元,但静态PE的估值仅为1.49到6.02。


除了陕西黄马甲为6.02倍的估值外,华商系传媒的估值均在2倍左右,因为华商系为传统传媒公司,以报纸、发行报刊广告代理和发行为主,在传统媒体日益没落的大环境下,估值不高也在情理之中。


游戏估值上百倍,泡沫最大


在所有的文化产业并购中,游戏(家庭娱乐软件)的并购最刺激,也更有戏剧性。


根据理财周报记者的统计,从2013年至2014年4月5日期间,游戏的并购为20起,总额为237.96亿元。虽然数量不多,但项目涉及金额较大。


从游戏行业的静态估值走势图可以看出,游戏行业的估值可谓具有天壤之别,最高的静态PE估值达298.63,近300倍,而最低的则为负268.72倍,相差500多倍。大多数在0到100之间波动,分布较分散。


估值最高的为2014年2月新国都100%收购范特西股权,交易价格为8.4亿元,其中以现金支付2.8亿元,剩余5.6亿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高估值源于优质的资产,范特西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范特西是一家体育类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旗下自主研发了《范特西篮球经理》、《梦之队》和《范特西篮球大亨》三款篮球模拟经营类网页游戏。截至2013年10月,范特西主流的游戏累计充值金额达到4.68亿元。


新国都作为以电子支付技术为主营业务的传统企业,此次收购符合其从传统的支付技术服务公司向互联网拓展的长期战略,能够快速切入互联网市场。


而估值相对离谱的-268的项目为雷柏科技拟以1500万收购运智互动20%股权,目前双方仅达成收购意向。此时的静态PE是以2013年的财务指标来看的,该年运智互动亏损27.91万。但估值依然达到了7500万。


据悉,运智互动致力于创新型健康体感游戏研发与运营,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先进的制造管理水平,目前正以RATV2代智能电视盒子为核心积极打造互联网智能家庭平台,该平台把视频、音乐、娱乐、游戏等类别融为一体,将可逐渐衍生出一系列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终端产品。


智能家居概念给运智互动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文创和其他任何行业都不一样,最看重的还是它的人、团队、创作能力和商业模式,这些都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看财务指标,比如说收入利润等,而且静态的财报对于高速发展的公司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游戏公司频现高估值现象,但并不妨碍资本市场对其高度的青睐和追捧,仅从只要并购手游成功后节节攀高的股价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众人的狂欢盛宴。


在理财周报记者的统计中,将文化产业中的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互联网软件与服务、教育服务等归为“其他”类,从2013年截至2014年4月5日,共有27起并购,涉及金额为187.62亿元。从其静态PE估值走势图中可以看出,其估值一般在10倍搭配30倍之间徘徊,最高的为大地传媒收购河南新华书店发行集团100%股权,估值为51倍,最低为湖北广电收购十堰广电100%股权,静态PE估值为负14倍。


面对越演越烈的上市公司并购潮,杨舒婷这样说:“如果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有些属于战略并购,即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其他企业进行整合,而有些属于战术并购,或可叫‘概念炒作’,当下如此多的并购中有多少是真正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并购?又有多少上市企业并购是被市场或股价所裹挟?这都是并购背后可能存在的弊端,再一个,并购绝不止于一买一卖之间,重组后的企业的融合、实现真正的外延式生长,才是评价并购成功与否的核心,而一旦‘排异’或‘无法消化’,最严重的弊端是导致并购双方的两败俱伤。”


也许,真正的考验还未开始。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王小莓


------------分割线------------


和君商学院董秘高级管理班(第9期)

2014年4月25日·北京


如何报名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可通过手机端进行报名)

分享

精彩资讯

推荐阅读

热词点击

精彩专题

热点排行

精彩图赏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免责声明-隐私条款-合作伙伴-诚聘英才-意见反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Ylady,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邮箱:MediaDeer@163.com 京ICP备110108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8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