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丽时尚网® 中国女性时尚门户

登录
注册

首页 时装 美容 美体 尚品 婚嫁 明星 腕表 珠宝 人物 产业 资讯 单品 秀场 潮流 购物 护肤 彩妆 美发 品牌

悦丽时尚网 明星穿搭 精品腕表 奢华珠宝 时尚人物 产业观察 时尚资讯 热门单品 T台秀场 潮流趋势 购物信息

悦丽时尚网 > 时装 > 产业观察 >

文化产业并购热的冷思考

时间:2014-04-17    来源:悦丽时尚网    统计中...        分享到:

  【观察】

  近日文化产业的并购是“风起云涌”,抢足了资本市场的风头,有人说“文化产业迎来了资本市场的春天”。然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产业并购热中,还要多些冷静。

  并购势头不可挡

  仅仅一个月内,5家上市公司收购文化传媒公司的总价值超过100亿元:高金食品以60亿元收购印纪传媒;华录百纳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文化内容制作运营及媒介代理公司蓝色火焰;中南重工以10亿元收购电视剧制作公司大唐辉煌;浙富控股以8.4亿元收购梦响强音40%股权;熊猫烟花以5.5亿元收购电视剧制作公司华海时代60%股权。

  互联网企业也在文化产业领域频频布局。近一年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共发起了15起对文化企业的投资和并购:马云、史玉柱斥资65.36亿元购入华数传媒20%股权;阿里巴巴以62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腾讯也先后投资和并购了晶合思动等5家游戏企业;百度先后投资纵横中文网和PPS视频等文学、视频网站。

  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并购“热情高涨”的原因,主要来自四方面的“冲动”:

  首先是传统企业转型的需要,比如高金食品、中南重工、湘鄂情等企业。近年来,行业不景气、经营困难较大,迫切需要转型,转向文化产业,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其次是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经营的需要。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核心是平台和渠道,新的内容和产品与原有的渠道优势嫁接,实现从用户群向用户价值转变,开发文化产业的增值服务和衍生产业,以进一步放大效益,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再次是房地产企业“圈地”的需要。比如万达、恒大、永泰等房地产企业,通过充实文化的内容,既能拿到新的用地,也能为原有的物理空间增加人气,还能实现土地的增值,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是文化企业上市后有“做强做大”的需要。比如华录百纳、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已先行上市,拥有充足资金后必然要有战略布局,希望弥补“短板”,提高在娱乐传媒领域的集中度,扩大自己的产业版图,捍卫自己的龙头地位。

  “文化产业并购热体现了融合的新趋势,未来对文化企业的并购只多不少,必将还有新的并购大戏上演。”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齐勇峰教授特别指出,“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并购使这些优质文化企业的价值得到认可,也能实现资本市场的一次腾飞,为文化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途径。

  文化不能只是“概念”和“嫁衣”

  并购犹如一桩“婚姻”,除了高调的、看上去很美的“婚礼”,最重要的是双方还要脚踏实地地“过日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文化企业在拥有资金后,是否还能按既定的目标走,如何实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还会有一个艰难的磨合和适应过程。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韩笑认为,资金对于电影业是把“双刃剑”,电影是个非常专业的产业链,投入产出需要一定的周期,社会资金的进入有利于电影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但也有一些非专业的资金进入后,往往看重短期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不在编剧和剧本上投入,而愿在明星身上砸大钱,甚至不顾影视剧的需要,强推“花瓶”明星,生造出不少“烂片”,既违背产业发展的规律,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又偏离了发展的方向。

  当前,由于政策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文化”代表一种新的发展力量,资本市场上很容易炒作文化的“概念”和“题材”,仿佛“逢文必涨”,连亏三年的高金食品在宣布控股印纪传媒后,股价连续两天冲击涨停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提醒说,“文化不能在并购中只当是概念和嫁衣”。虽然出资并购了文化企业,但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并不够,一些强势的企业很“功利”,把文化当噱头,当“圈到地”或“圈到钱”后,就又把文化“踢”到一边,不尊重文化产业的规律,不对文化进行足够的投入,不愿在文化上下慢工夫。

  打铁还得自身硬

  新元文智董事长刘德良认为,“文化产业的并购中也应注意风险,避免泡沫化,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业绩和实力说话”。记者注意到,现在被并购的文化企业70%以上是影视公司。一方面说明,影视市场是文化产业中最市场化的领域,也是社会资本最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可能会被“光环效应”所迷惑,尚不能看到其中的风险。一些投资人或许被动辄上亿元和十亿元的电影票房所震撼和激励,但事实上,中国每年生产的数百部国产片中,只有3成左右能进入院线放映。并购影视公司,在看到“赢得未来”的机会时,也应看到“群雄混战”的风险。“通过并购,虽然实现了资本和渠道的双重支撑,拥有了更多的产业资源,但文化企业要做强自己,实现新的优化升级。可谓打铁还得自身硬。”魏鹏举认为,“并购后的文化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要站在新的台阶上,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新的增长,要求更了解消费者需求,继续生产出优秀文化产品,让消费者直接受益和认同,最终仍要靠产品和服务立于市场。”

  并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并购的春天很美好,还要经过一番历练,才能顺利度过“倒春寒”。

  有专家建议,首先,并购双方要在人才和企业文化上进行重新整合,保持企业核心的创新能力,实现“1+1>2”的美好愿望。并购后,产业的界线日益模糊,唯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应对新的变化。比如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契合度较高,数字娱乐将逐步渗透到消费者生活中,这既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的“登陆场”。同时,文化产业从业者将成为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艺术,也要了解技术;既要有文化思维,也要有互联网思维;既要看到现实需求,也要了解潜在需求,通过集成创新去赢得消费者和市场。

分享

精彩资讯

推荐阅读

热词点击

精彩专题

热点排行

精彩图赏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免责声明-隐私条款-合作伙伴-诚聘英才-意见反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Ylady,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邮箱:MediaDeer@163.com 京ICP备110108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8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