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因几张照片引发的“文章出轨”事件,令内地为数不多的“狗仔队”成员突然成为社会红人,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分享偷拍心得。虽然这次的曝光“成果”达到了近乎全民关注的强大效果,但若与“狗仔队”的发源地香港比较起来,内地“狗仔队”的功力和规模,和香港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当年,“锋芝婚变”热闹上演,香港“狗仔队”“功不可没”。实际上,一直以来,香港“狗仔队”的臭名指数稳稳排在亚洲首位,被他们搅和下的香港娱乐圈也异常纷繁。 臭名指数亚洲第一 愈暴露愈头条 香港职业“狗仔队”由来已久,起初并不为娱乐媒体服务,而是为一些私家侦探所、律师楼、保险公司等服务,这类公司因案件如骗工伤、婚外情等等,需要搜集证据、寻找证人等大量调查工作。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香港媒体开始聘请职业“狗仔队”进入队伍,甚至有娱乐杂志将部分“狗仔队”工作进行“外包”。娱乐杂志引进“狗仔”,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竞争越来越厉害,明星与媒体的关系恶化,只靠传统的娱乐记者与明星搞关系的路数,许多新闻根本跑不来;其次是高难度跟踪,记者做不来。比如目前“狗仔”们常用的明星追踪术,要出入高档住宅区,保安森严,一般记者根本混不进去,但长期跟踪、偷拍及偷听的“狗仔”会有办法。 作为“狗仔”文化的始发地,香港的偷拍风气一向盛行,艺人生活基本没有隐私。去年,与谢霆锋离婚了的张柏芝,不堪“狗仔队”烦扰,上演现代版“孟母三迁”,携带两子从香港迁到加拿大,再去新加坡,只求过上清净生活。但就算是这样,敬业的香港“狗仔队”,还时不时飞越重洋曝光一些她们的现状,完全是甩也甩不掉的“跟屁虫”。 香港出名的偷拍事件包括早年间黎明乐基儿的“肉搏”欲照、吴彦祖和老婆Lisa S的亲热全程等等不胜枚举……还有前年,TVB艺人黄宗泽遭本地杂志偷拍多角度裸照,而且当做封面刊登、全港发行,尺度之大令人咋舌。曾被试衣间针孔摄像机偷拍换衣过程的阿娇直言:“我恨死这班人了”。也难怪香港“狗仔队”的臭名指数,多年来都稳居亚洲首位。 白天是人晚上是狗 铤而走险揭隐私 “狗仔队”,从名称上看就是一个被贬低了的群体,缘何在香港还有大批人愿意加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曾在香港从事传媒工作的笔者,也跟着“狗仔队”们在娱乐圈打拼了两三年,笔者眼中的狗仔队群体,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个性的队伍,他们的生活状态,可以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来形容。 因为明星的夜生活丰富,晚上容易出料,所以,狗仔们在夜晚一般都很忙。曾有老字号“狗仔队”队员直言自己“白天是人,晚上是狗”,天一黑,随时准备行装去蹲点。甚至有些周刊“全民皆狗”,只要老板下命令,马上都从“人”变“狗”。当然,做这一行心理素质还要够好,因为干的都是揭人隐私的事情,基本属于“不道德”的范畴,有时甚至要冒着犯法的风险。 事实上,香港每家报纸的娱乐版面其实是有两组人员在撰稿:一组是负责正规采访报道的娱乐记者,另一组就是真正的“狗仔队”,分工有所不同。在香港,娱乐记者只负责明星8小时工作以内的事;而“狗仔队”则会尽可能曝光明星8小时之外的私生活,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开着车在艺人出没的地方到处兜圈子,很晚才收工,熬通宵是家常便饭。 香港明星深恶痛绝 偷拍不择手段 香港明星对“狗仔队”深恶痛绝,每当家里有大变故,都会想尽办法掩人耳目,躲避“狗仔队”的偷拍。但“狗仔队”亦上有计谋、下有对策,分派几队去盯梢。不过,笔者深深体会到,比跟踪明星更辛苦的差事,是等明星。在人家住宅外一连十几个小时目不转睛守候,绝不是任何人都能受得了的,可以坐在车里的算幸福的,悲惨的同志要到对面的高楼顶上趴着。其间既不能总看手机又不能打瞌睡,因为视线只要离开住宅大门,就有可能放走拍摄的机会。 记得刘德华老婆朱丽倩生孩子时,香港养和医院的各大门口、对街路口、对面楼顶都布满了拍摄队伍后备,可惜那次华仔的保护实在足够严密,几队“狗仔”盯梢了三天三夜,也鲜有拍到“刘天王”现身。而去年当霍家大宅举办的“晶刚婚礼”时,森严的戒备也抵挡不过租了吊车在墙外俯拍的专业“狗仔”,网上近乎现场直播的图片报道,着实令霍家无奈又好笑。 香港地窄明星多,各个媒体的“狗仔队”通常分为几组在一些可能的地点等拍明星,在香港最高档的几家商场里闲逛,总会遇到熟悉的面孔。比如专卖奢侈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置地广场,随处可见“盯梢”的“狗仔队”。如今,香港“狗仔队”已经将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随着香港艺人越来越频繁到外地拍戏、演出,经常会有周刊派人跟踪艺人出国,不过,去采访要等到什么时候,就要看跟踪的功夫啦。 “狗仔队”挣扎求生 底层人物卑微的“荣耀” 香港“狗仔队”的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多人连中学都没有毕业。香港报纸的主管经常训斥下属的一句话就是“再不好好做,就让你去做‘狗仔’”,可见“狗仔队”在新闻圈内的地位。所以,一般新闻专业科班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屑于做娱乐新闻的,因为做“狗仔队”并不需要好的文笔,能够吃苦拿到独家爆料就行。 众所周知,香港传媒业辛苦、人工低,就算是一流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入职薪酬也不过1万港元出头,很多人熬个五六年也不够两万港币。可娱乐线偏偏是个例外,起薪达到1.5万,做到资深记者月入3万港币不是梦。当然,高薪的背后也需要他们放低尊严去对明星日追夜访,工作的难度和辛劳也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在车马费绝迹的香港,记者想靠捞“红包”为生的机会几乎为零,但在娱乐圈采访往往就有这样的机会。名人明星新年、红白喜事都会为来访记者派利是,寓意吉祥,而娱乐名人商演机会多,品牌赞助商也会时不时给记者一些小礼品或小甜头。李嘉欣生儿子时的千元大利是,曾在行内传为佳话。不过笔者却觉得,这些钱有时赚得有点卑微的味道,因为与一堆人挤过去跟人伸手拿钱的滋味,相信并不是人人觉得好受。 正因为这些地位和待遇的矛盾现状,令香港“狗仔队”成为了一个流动性较强的群体,踩着法律的边界铤而走险,无非是为了赚钱为生。有资深“狗仔队”这样跟笔者说过:“没有人愿意干这行一辈子,如果有其他的门路,还是早点走。”香港特约记者 荻迪 [责任编辑:吴劲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