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癌到SARS到艾滋谁在炮制香蕉绝症 专家称谣言旨在打击我国香蕉产业 4月8日起,有关“香蕉艾滋”的传言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全球85%的香蕉要灭绝了”,“世界上4.1亿人要挨饿”,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吃了带病香蕉会染上恶疾。 一时间,“香蕉艾滋”骇人听闻。但在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栽培与植保功能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李华平教授看来,这属于网络谣言,让中国民众陷入恐慌,影响对中国香蕉产业的信心,而国外香蕉乘机占领中国市场。 近年来,类似谣言多次打击本土香蕉业,谣言一出,国产香蕉收购价格立马从每斤2.0多元跌落到每斤几角钱,不少蕉农血本无归。 而据央视的报道,我国进口香蕉主要来自菲律宾。2011年时,菲律宾香蕉占我国进口香蕉总额曾高达84.75%。 “网上传的‘香蕉艾滋’其实就是香蕉枯萎病,不是新病害,只是普通的真菌病害,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就发现了,这种病在我国已可防可控,但现在网上又拿这事来炒作,我认为是别有用心。”2007年,中国建立了国家香蕉产业体系,组织了10名权威的岗位科学家、11名试验站站长来攻克香蕉难题,香蕉枯萎病是他们研究的重点,而李华平教授就是10名岗位科学家中的一员。 实谣言 上市前传播蕉农损失惨重 4月11日,当记者来到李华平院长的办公室时,他的第一句话就言辞激烈:“‘香蕉艾滋’根本不是什么科学问题!完全是网络谣言。” 李华平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原因是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得太巧合了:“首先,香蕉枯萎病此前已翻来覆去闹过了好几次,最早是2006年左右,有人把枯萎病叫做‘香蕉蕉癌’,前两年,又有人炮制出了一个‘香蕉SARS’,还有一次,说香蕉含有激素。如今,又成了‘香蕉艾滋’。其实,所谓‘香蕉蕉癌’、‘香蕉SARS’、‘香蕉艾滋’说的都是一回事,都是香蕉枯萎病,为何会被人屡屡冠以风马牛不相及却又谈蕉色变的恶名?其目的是引发民众对国产香蕉的恐慌。” 更可疑的是,每次“香蕉蕉癌”、“香蕉SARS”、“香蕉艾滋”传播的时间都是3至5月份,而这时正好是海南香蕉上市时间。“海南的香蕉品相比较好,跟国外的香蕉很相近。另外海南的气候,香蕉成熟的时间段和国外进口香蕉涌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段也很相符。” 可怕的是,类似传言曾给国内香蕉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李华平说,前几次传言发生后不久,国产香蕉的价格竟然从2.5元一斤瞬间跌到几毛钱。即使如此,香蕉依然滞销严重,没人敢买。这就直接导致许多蕉农辛辛苦苦种植的香蕉顷刻间一文不值。 李华平说:“这样的谣言对我们国家的香蕉产业、蕉农的打击太大了,香蕉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一亩蕉田,单单土地承包价就可高达每年3000多元,很多蕉农为此借了上百万元的贷款。前几年,很多人因为这些子虚乌有的谣言而倾家荡产,如果这样的谣言一再传播,那蕉农哪还有信心种香蕉?” 如今,看到“香蕉艾滋”在网络间愈演愈烈,忧心忡忡的李华平立刻向上级作了汇报,“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当,或许会影响到整个香蕉产业。” 谁使坏? 原是转载报道微博引爆话题 “根据前几次事件的分析,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国外卖香蕉的几个大公司策划的。”李华平告诉记者,他已专门调查了此次“香蕉艾滋”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事件的发展确实十分蹊跷。 经过李华平核实,今年4月4日,英国的《独立报》最先刊载了香蕉枯萎病问题。报道声称: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尖孢镰刀菌四号生理小种”最近已传播到非洲的莫桑比克和约旦,香蕉是非洲人最主要的食物,这将最终可能摧毁全球多达85%的香蕉生产,而全世界以香蕉为主要粮食的4.1亿人可能要挨饿。 但不可思议的是,《独立报》的这篇报道源自去年十月英国《Nature》杂志网站上的一篇新闻稿。时隔半年,在香蕉上市的前夕,又被拿出来“炒冷饭”。另外《Nature》和《独立报》的报道并没有跟“艾滋”、“HIV”等字眼联系起来。但后来艾滋这个字眼却被莫名其妙地附会了上去。 不久后,这则消息就传到中国,并在社交媒体引发反响。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微博上,“#香蕉艾滋#”这个话题的最初发起人是一位名叫“认真逗”的网友。 4月8日下午14时30分,“认真逗”发表了微博:“#香蕉艾滋#艾滋病作为人类难以治愈的一种病症,常让人们望而生畏……以香蕉为主要粮食的4.1亿人可能要挨饿,挨饿的岂止人,猴哥也很‘捉鸡’(着急)啊!” 这条微博成为当天微博上讨论的热门话题,4月9日、4月10日两天,“认真逗”又持续在微博更新了国内媒体关于“香蕉艾滋”的报道。记者私信联系“认真逗”后,“认真逗”删除了4月8日的微博。 “认真逗”称,最早是从媒体上看到有关“香蕉艾滋”的新闻,并给记者发来了新闻链接。原来,“香蕉艾滋”最初是由大陆一家卫视电视台转载台湾电视台的报道,时间也是4月8日。报道中,台湾电视台的主持人给“黄叶病热带第4型”冠以了“香蕉艾滋”的定语,称香蕉一旦染上这种病毒,就会必死无疑,电视镜头中的台湾蕉农还惶恐地说黄叶病是“蕉癌”。 别害怕 实为枯萎病可防可控 香蕉黄叶病实际上是香蕉枯萎病的别称,在李华平看来,它远没有像癌症、艾滋可怕,黄叶病只感染香蕉,不会感染其他任何动植物。“上次我们开玩笑,就算我们把这个病原菌培养了以后,当成食物拿来吃都没问题的。” 李华平说,经过7年的努力,如今枯萎病已经可防可控。枯萎病最初叫做“巴拿马病”,如今媒体所说的“香蕉艾滋”,比巴拿马病的“一号生理小种”的毒性更强。 1995年,“四号生理小种”在广州南沙“登陆”,造成的疫情很严重,病害传播得也较快,先是广东的香蕉产区,然后到海南的香蕉产区,后来广西、福建的有些地方也发生了疫情。如今,我国枯萎病的疫情在许多地方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枯萎病菌属土壤的习居菌,它可长期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如果不采取措施,病菌可在田间逐渐累积,而带菌量高的土壤确实不能再种香蕉”。李华平说,“针对枯萎病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针对无病区、轻病区和重病区的三套综合防控方案,可针对蕉园不同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方案。” 为了彻底铲除生存在蕉园土地里的病菌,李华平和同事目前已初步研制出了几种较好的土壤消毒剂,每亩地只需要不到一百元的成本,就能把土壤中的枯萎病病菌杀灭,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现在正研究使用这些消毒剂时具体的浓度、使用方法、时间,以及消毒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怎么恢复等细节。估计再有一年多时间,就差不多可以投入大规模使用了!” 另外,以往香蕉枯萎病病菌的传播主要带着土壤的香蕉种苗,李华平和同事们就针对性研究出一套无土栽培香蕉种苗的技术,断了枯萎病病菌的传播渠道。 李华平十分自豪地说:“目前,中国在香蕉病害的防控研究上,水平是最高的。我们在许多防控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目前还欠缺宣传和推广,这导致很多人觉得枯萎病是一个没办法防控的病害。” 数据 我国进口香蕉逐年递增 |